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拒絕懶政,請拿出正視跳橋跳樓問題的勇氣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


日益頻發的跳橋跳樓事件,已不限於一時一地一域。

時至今日,我已不忍直視任何一個與此有關的視頻


那些決絕而去的生命,曾經和我們一起棲息在這塊土地上,他們最終姓甚名誰、因何輕生,都一概不知。

連一個抽象化的數字都沒有,只是作為冷冰冰的符號,被宏大敘事所遮蔽,即刻淹沒在歷史長河中。

那些跳橋跳樓的輕生者,近乎被簡單地視為歷史進程中,無足輕重的存在。

哪怕再多的“連跳”,事發地當政者都波瀾不驚,雲淡風輕,諱莫如深。

面對公眾置喙,有地方官員回應稱:這都屬於個人行為。

或許在這些官員看來,要自尋短見,最好找個不為人知的角落,跳橋跳樓簡直是給本地抹黑、給政府添亂。

基於這種認知的內在邏輯,官方的作為,便只能是機械性地安排一些巡橋守樓,甚至加以封堵。

迄今為止,未看到一個地方提出,開啟系統性的幹預與救助機制,驚人的一致選擇是避而不談。

層出不窮的跳橋跳樓事件,僅僅是孤立的,需要一件件分開來考察的特殊事件麼?

晚清民國時期,工商業界人士、失業、無業人員出現大量輕生現象。李大釗就此指出:“世變愈急,人生苦痛,且隨之益增,而生活艱窘,饑寒更相困迫”,自絕便成“解脫之一路“。


李大釗進而指出:“自殺流行的社會,一定是一種苦惱煩悶的社會,自殺現象背後藏著的背景,一定有社會的缺陷存在。”

如今,將連續跳橋跳樓輕生者的群像,置於低迷的經濟場景中,就不難得出一個確切的詮釋。

一系列的極端個案,固然有各自的個體特征,但也昭示他們遇到了共同的生計難題,誘發出共同的心境,以至於選擇了同一種慘烈的自我了斷方式。

自盡行為,自古中外皆有之,似乎很難有醫治的靈丹妙藥。


但當它成為一種集中性、群體性的社會病態時,政府作為政治權威,動用各種資源予以應對,展開救治和救濟,是一個現代政府所應有的良知和責任。

當務之急,是把一個特定社會在一段特定的時間裡所發生的跳橋跳樓現象,當做一個整體來考察和對待。

持續改良社會,使得人人更易於生存其中,此乃長期理想,但絕不意味著時下全然無計可施。

跳橋跳樓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病態現象,對於一個普通的地方政府而言,幹預的任務不能歸給任何一個既有的政府部門,然其能從消極的設定出發圖謀預防的設計。

至少應該通過知識分子、社會組織與各級政府的努力,形成三位一體的幹預與救助機制,讓民眾看到當局拯救困厄者的應有姿態。

能補上的社會短板,補上一點是一點;能救助的困窘者,救一個算一個。

畢竟如作家馮驥才說說:“任何時代,只有普通老百姓的經歷,才是這時代真正的經歷。”

如果承認這一點,就請拿出正視跳橋跳樓問題的勇氣,別再諱而不言、虛榮藏短、誇飾逞強。
不錯的新聞,我要點贊    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,等著您的高見呢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3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.0045 秒